



在教育锐意改革的今天,化解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立情绪,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。经过多年的带班实践,我认为,要实现这个目标,班主任要有广博的学识、无私的爱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,要真心实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,要有灵活多样的化解学生对立情绪的方法和能力,要时刻牢记“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,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”的信念,要时刻践行教师的“传道授业解惑”的神圣职责,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。这样就能有效疏导学生的对立情绪,化解并最终消除学生的对立行为,带动班级良性发展。
一、综合分析造成学生与班主任情绪上对立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——

教师方面的原因:
1、教师过分的责备和唠叨,是产生对立情绪的主要因素
班主任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,事无巨细,婆婆妈妈,鸡毛蒜皮,不分主次,如果一人出事,责备全体,一批评就是一大串。老生常谈式的责备、磨叨、重申、强调,在一定程度上更会增添学生的反感和厌恶心理,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不尊敬甚至不屑的想法。久而久之,学生滋长了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,我们教育的越频繁,学生越反感,教育效果不理想。

2、教师“处罚”不当,是产生对立情绪的直接原因
学生出现了错误,一味以处罚来迫使学生改正错误,学生就会产生对立情绪。如:学生出现不搞值日、上课时不认真听讲、丢试卷等现象,教师就挖苦、讽刺、指责、训斥;学生不完成作业,罚抄若干遍,撕毁学生的作业本,对学生说:“今后不用交作业了、我不管你了、以后别上我的课了”;学生犯了错,不分青红皂白,简单粗暴,错怪学生,或老账新算,把学生赶出教室;或采取体罚和变相体罚让他们搞劳动或做俯卧撑或围着操场跑十圈……老师们这些高高在上,过分严厉的做法,使学生没有一点儿成就感,“破罐子破摔”,都是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的直接原因。
3、老师的偏爱是对立情绪滋生的土壤
我们平时总习惯于在优生身上找优点,差生身上找缺点,使差生失去信任,失去理解,失去帮助,学习不懂不敢去问老师,也不打算去问。他们觉得自己受了冷落,丢了面子,便自卑失落,自暴自弃,表现越来越差,进而产生逆反心理。而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,我们却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,即使是他们犯了错误,也轻描淡写一笔带过。使受到偏爱的少数学生会由最初滋生的一些优越感,渐渐在同学中感到孤立,也引起对班主任的反感,最终使所有的学生都受到影响。学生对不公正、不平等的现象深恶痛绝、愤愤不平。其结果,班级孩子们的内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,从而促使对立情绪进一步加深。

学生方面的原因:
1.由于社会、家庭、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原因,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心,于是对于老师的帮助置之不理,甚至认为老师的帮助是与自己过不去,对此反感,产生对立情绪;还有的学生性格有缺陷或者是没有正确的荣辱观,认为破坏班级纪律、与老师对着干是自己有本事的体现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;有的是由于学生自我感觉与客观评价间的差距过大,常常对教师表现出“怀才不遇”“不被欣赏”的怨言,总想做出一些“不凡”的举动给老师惹麻烦。
2.青春期叛逆心理,是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的重要根源。拿学生中的早恋来说,教师解决的方式多半是家校双方形成合力“围追堵截”劳师动众,对他们进行“威逼利诱、劝说、写说明书、检讨书、回家反思甚至停学”,然而结果很不理想,这样会使学生口服而心不服,形成心理上的对抗,其结果是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。就是说,在某种情况下越是纪律所禁止的东西,越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,引起学生的探究和尝试,从而产生与禁止相悖的意向。如果在公开的场合对早恋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,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,反而导致其对立行为的加重,使学生与班主任对着干,或者将早恋关系由隐蔽变为公开,甚至还会导致更为不良的后果。

二、针对情况,对症下药,疏导对立情绪,化解对立行为
(一)提升自身素养和管理能力,用博爱疏导对立情绪
魏书生说“不要怪学生难教而要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教学方法”。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,师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,是父母之爱与朋友之爱的结合,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注:似春雨之润物,无偏无蔽;似阳光之播撒,均匀流布。师爱是“催化剂”,知识的传授借助它的力量会事半功倍,心灵的塑造借助它的感染会水到渠成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一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--博爱之心,在教育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情意绵绵的爱,再加以各种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,就会产生“神奇的教育力量”,所以,班主任在化解学生对立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铭记: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,班主任应以宽广的胸怀面向全体学生,要一视同仁,公正无私,力戒狭隘、消极的偏袒。要用真心来呵护、理解、帮助学生,少一点挑剔和挖苦,多一些指导和鼓励。不要人为地划分亲疏和等级,热一部分,冷一部分,而应给予每个学生以真诚的、纯洁的、无私的爱。尤其要有容人的雅量,学会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自己、评价自己、严格要求自己,对自己造成的错误要勇敢的承认,不要遮遮掩掩,可以真诚的向学生道歉,也可在学生面前自嘲一下,告诉学生老师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,谦虚的向学生请教,并对学生的帮助表示感谢,教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。在平时的教学和交往中,经常与学生谈心,了解学生的生活,天气变冷时提醒学生添加衣服,学生生病温水送药;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,在课外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,及时给学生以关心、帮助、鼓励和指导,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,把爱公平地分给每个学生。这样学生就信任班主任,消除了隔阂。正如魏书生所说:“人心与人心之间,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,你呼喊什么,就会得到什么。”我们真诚地对待学生,用信心和关爱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,不失时机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。深思熟虑地、小心翼翼地去养护每个学生的心灵,以自己的高尚人品去熏陶和感染学生,与学生和谐相处,让每个学生快乐地学习,健康地成长,从而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对立情绪。这样,学生成功了,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成功了。

(二)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,创建融洽、亲和、民主的师生关系,有效化解学生的对立行为
教师必须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,要知道他们能够自己思考和表达,要相信他们能够积极地去改善自己的行为。因此,我在平时很重视建立平等、民主、和谐的师生关系。从不压抑、束缚学生,而是唤醒和激发学生,在自己的心中时刻装着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,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,经常与学生谈心,以学生的眼光去看“学生的世界”,体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、期待和泄气时的心情,感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和成功,了解他们的需要、情感、态度和发展意向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自由创造和选择。以平等、宽容的态度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,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,时刻注意师生交往的质量,做学生的诤友,“不责学生之小过,不揭学生之隐私,不念学生之旧错”。把学生看成是“发展中的人,能发展好的人”。这样学生对我就比较尊重和信赖,就会用勤奋学习来回答我对他们的关心与期待,从而营造出一种“平等、宽松、和谐、真诚、温馨”的班级氛围,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。在相互交往中,使学生们能在良好的、积极的情绪状态下生活学习,能主动参与和配合教育教学活动。师生之间充满了真诚的友爱,差生不受歧视,缺点有人诚恳指正,遇到困难有人帮助,心情舒畅,这种氛围之下,何愁这个班级搞不好呢?

(三)加强中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指导,提高学生自觉能动和调节情绪的技能,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,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。
班主任要了解和把握中学生对立情绪的状态,冷静辩证地对待对立情绪的性质。在教育教学活动规划和实践过程中,尊重学生的人格,激励和引导学生立大志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让心胸坦荡荡,豁达通畅。同时,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、文化活动、体育活动,有助于学生能客观、全面、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成长与社会存在,使他们对客观世界产生深刻、真实、整体的情绪情感体验,在体验和反思中使情绪情感得到升华,能主动克服不良消极情绪。我们要采取妥善的方式,工作方法尽量人性化,细腻一些,以人为本,充分让学生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,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,使他们知道为什么错了,错在哪里,应该怎样去改正,远远胜过于苦口婆心、喋喋不休的磨叨方式。以自己的公正和爱心及诚心改进工作方法,切合实际,帮助鼓励学生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过错,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。要善于引导和驾驭学生的情绪,倡导和培养学生幽默感,在主体和客体作用不符合时,能快速和优雅的从难堪、难受的消极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,杜绝了早恋现象,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。从而有效的消除学生的对立行为。
运营人员:头条号欢欢家教
编辑:四喜(微信id:15899175973)
欢迎订阅微信号:欢欢家教(微信id:xjhuanhuan001)
有料!有趣!有深度!欢欢家教——新疆教育培训行业第一自媒体!

|